玄奘法師 登台 110‧10‧30 本宗當然亦可恭請 慈尊做此殊勝「本尊緣法灌頂」,及各行者之本尊施行此「密灌頂」。但是先決條件,諸行者必須達成可受此密灌頂殊勝法緣之「福慧資糧」;功行具足之時,吾始得敦請 佛聖本尊降蒞施行。
周三 四月 20, 2022 12:21 pm
唯心宗法義▼
玄奘法師 登台 110‧9‧18
https://xiaomitan.666forum.com/t54-topic
玄奘大师最新降临开示 千年后震憾登场! 2017-2020 唯识密法唐密穗衡法系祖师(唐高宗李治)袁英平新传 Empty 玄奘大师最新降临开示 千年后震憾登场! 2017-2020 唯识密法唐密穗衡法系祖师(唐高宗李治)袁英平新传
諸賢生、行者今夜可安好!吾今夜登鸞,先覆示行者提問。印可之相,並非在功行或意識及夢境,乃在印可當下之察感:有蓮、上師之示顯,亦有行者之察感。
緣於密行者修法,具備基本功行之能量,此際猶如璞玉之藏於石,須待剖石取玉,加以磨光始現玉華。因此所授新課,即如剖石磨工之法,將所修能量加以應用,展現璞玉之光華;願行者勉之!
玄奘法師 登台 110‧9‧25
其一、其二。蓮師印可之示顯:或有示顯祥和氤氳之瑞象,但亦有會以「示訊」受印可之行者。上師則未必具此通力,因此上師印可絕多數以言語認可。當然亦有少數行者會由上師印可之際,得祥瑞之音訊或顯像之事;關鍵在上師與行者各自功行之火候,及是否深契因緣之機——上師與行者之各自因緣悉皆為是。
其三,新課程已有解釋,即在啟動行者修行火候及功行能量。在具備一定功行之後,行者有可以運用修行之功行能量自身察感;或有不甚明顯,但他人較易察感。
至於本宗尚無上師印可,即有賴諸行者用功而勉,此際只能先行由蓮師印可!
玄奘法師 登台 110‧10‧30
本宗當然亦可恭請 慈尊做此殊勝「本尊緣法灌頂」,及各行者之本尊施行此「密灌頂」。但是先決條件,諸行者必須達成可受此密灌頂殊勝法緣之「福慧資糧」;功行具足之時,吾始得敦請 佛聖本尊降蒞施行。
復次,吾仍要概述:鐘生常喜以此道場之公告而論;吾不能說錯,但是各教門乃至各宗脈其教法各擅殊勝,不能一概以彼道場立論為準;而各教脈,均匡列其內。
當然,在密法修行上,行者求究竟之心絕對正確!但其間難免有不能一體適用之處,願行者了知。
玄奘法師 登台 110‧9‧18
https://xiaomitan.666forum.com/t54-topic
玄奘大师最新降临开示 千年后震憾登场! 2017-2020 唯识密法唐密穗衡法系祖师(唐高宗李治)袁英平新传 Empty 玄奘大师最新降临开示 千年后震憾登场! 2017-2020 唯识密法唐密穗衡法系祖师(唐高宗李治)袁英平新传
諸賢生、行者今夜可安好!吾今夜登鸞,先覆示行者提問。印可之相,並非在功行或意識及夢境,乃在印可當下之察感:有蓮、上師之示顯,亦有行者之察感。
緣於密行者修法,具備基本功行之能量,此際猶如璞玉之藏於石,須待剖石取玉,加以磨光始現玉華。因此所授新課,即如剖石磨工之法,將所修能量加以應用,展現璞玉之光華;願行者勉之!
玄奘法師 登台 110‧9‧25
其一、其二。蓮師印可之示顯:或有示顯祥和氤氳之瑞象,但亦有會以「示訊」受印可之行者。上師則未必具此通力,因此上師印可絕多數以言語認可。當然亦有少數行者會由上師印可之際,得祥瑞之音訊或顯像之事;關鍵在上師與行者各自功行之火候,及是否深契因緣之機——上師與行者之各自因緣悉皆為是。
其三,新課程已有解釋,即在啟動行者修行火候及功行能量。在具備一定功行之後,行者有可以運用修行之功行能量自身察感;或有不甚明顯,但他人較易察感。
至於本宗尚無上師印可,即有賴諸行者用功而勉,此際只能先行由蓮師印可!
玄奘法師 登台 110‧10‧30
本宗當然亦可恭請 慈尊做此殊勝「本尊緣法灌頂」,及各行者之本尊施行此「密灌頂」。但是先決條件,諸行者必須達成可受此密灌頂殊勝法緣之「福慧資糧」;功行具足之時,吾始得敦請 佛聖本尊降蒞施行。
復次,吾仍要概述:鐘生常喜以此道場之公告而論;吾不能說錯,但是各教門乃至各宗脈其教法各擅殊勝,不能一概以彼道場立論為準;而各教脈,均匡列其內。
當然,在密法修行上,行者求究竟之心絕對正確!但其間難免有不能一體適用之處,願行者了知。
回复: 玄奘法師 登台 110‧10‧30 本宗當然亦可恭請 慈尊做此殊勝「本尊緣法灌頂」,及各行者之本尊施行此「密灌頂」。但是先決條件,諸行者必須達成可受此密灌頂殊勝法緣之「福慧資糧」;功行具足之時,吾始得敦請 佛聖本尊降蒞施行。
周三 四月 20, 2022 12:24 pm
氣與靈療
所謂「氣」,無臭無味,無色無相,眼視不見,手觸不著;因何知悉所以有氣?生物學上有「轉移作用」,即是將強壯有活力之細胞,可以移轉至衰弱之細胞而共存共榮;在微量之元素,加上細胞之活力,即「聚氣」之現象,亦即人身之氣形成之過程。 古來道家修士,不但深知人身有氣,知天地之氣更是無倫!只是天地之氣,有天候時序始可得之,大地有吻合人身五行始可契之。因而修行者細察天序,詳勘地形而後修行,以此人身之氣吸納天地之氣,終致融合一體,乃為「天、地、人」三才一體之最高究竟。然則人身之氣,若無加以吸納天地之氣,即如電瓶之不加補充保養,終必耗盡;因此氣斷身亡,是無疑義!
所謂「靈療」,正如生物學之「轉移作用」,以修行者充沛之靈氣(不論此一氣源是自身所俱,或者藉諸外力而成),即是以施療者之氣(強),轉移受療者(弱),以此而得療效。然則,氣療大部是以施療者行氣於受療者之經脈,遇有阻障,即予氣行穿梭以貫通順暢而收療效。
唯人身之病痛確非經脈可以全部顯現,尚有許多經脈無法顯現之病象,譬如:精神意識,甚至受創之皮肉瘀血等;因此,靈療又屬再高層次之療效。原則上,靈療亦以「氣療」為主,但是能夠學成靈療,必須具備初步之「靈通」(注意!不是神通),因為施療者以本身之靈,深入受療者之身探索病痛,因此療效更速、更驗。 綜此而言,學習靈療者一則必須「練氣」,再則必須「練靈」(亦必「靜靈」,使之可以駕御),否則難以有成!
所謂「氣」,無臭無味,無色無相,眼視不見,手觸不著;因何知悉所以有氣?生物學上有「轉移作用」,即是將強壯有活力之細胞,可以移轉至衰弱之細胞而共存共榮;在微量之元素,加上細胞之活力,即「聚氣」之現象,亦即人身之氣形成之過程。 古來道家修士,不但深知人身有氣,知天地之氣更是無倫!只是天地之氣,有天候時序始可得之,大地有吻合人身五行始可契之。因而修行者細察天序,詳勘地形而後修行,以此人身之氣吸納天地之氣,終致融合一體,乃為「天、地、人」三才一體之最高究竟。然則人身之氣,若無加以吸納天地之氣,即如電瓶之不加補充保養,終必耗盡;因此氣斷身亡,是無疑義!
所謂「靈療」,正如生物學之「轉移作用」,以修行者充沛之靈氣(不論此一氣源是自身所俱,或者藉諸外力而成),即是以施療者之氣(強),轉移受療者(弱),以此而得療效。然則,氣療大部是以施療者行氣於受療者之經脈,遇有阻障,即予氣行穿梭以貫通順暢而收療效。
唯人身之病痛確非經脈可以全部顯現,尚有許多經脈無法顯現之病象,譬如:精神意識,甚至受創之皮肉瘀血等;因此,靈療又屬再高層次之療效。原則上,靈療亦以「氣療」為主,但是能夠學成靈療,必須具備初步之「靈通」(注意!不是神通),因為施療者以本身之靈,深入受療者之身探索病痛,因此療效更速、更驗。 綜此而言,學習靈療者一則必須「練氣」,再則必須「練靈」(亦必「靜靈」,使之可以駕御),否則難以有成!
回复: 玄奘法師 登台 110‧10‧30 本宗當然亦可恭請 慈尊做此殊勝「本尊緣法灌頂」,及各行者之本尊施行此「密灌頂」。但是先決條件,諸行者必須達成可受此密灌頂殊勝法緣之「福慧資糧」;功行具足之時,吾始得敦請 佛聖本尊降蒞施行。
周三 四月 20, 2022 12:28 pm
广州小密坛:https://xiaomitan.666forum.com
玄奘大师最新降临开示 千年后震憾登场! 2017-2020 唯识密法唐密穗衡法系祖师(唐高宗李治)袁英平新传 Empty 玄奘大师最新降临开示 千年后震憾登场! 2017-2020 唯识密法唐密穗衡法系祖师(唐高宗李治)袁英平新传
玄奘大师
玄奘大师幼年时就聪慧好学,而且家学渊源,少年出家后更是勤奋用功,十三岁就能登座于大众前复讲经论。在博览各家宗论典籍时,发现各宗所说,彼此不一,于是与兄长长捷法师参访四方宿德耆腊,想要解开心中的疑惑;但是,终究未能于论辩当中释疑。于是,玄奘发愿西行天竺,以求法取经:「唯有将原典精确地译出,以释众疑,佛法才能继续在东土弘传,利益世人!」
道友们不舍的道别:「从古至今,很少人能越过险恶多变的大漠、流沙和冰封雪埋的葱岭啊!您要珍惜自己的躯命,才能弘传佛法。」
玄奘法师何尝不知道此行路途艰难重重,但是为了佛法、为了众生、为了道业,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,意志坚定的踏上往西天求法的路程。由于边界战事刚刚停止的缘故,关防严谨,不许百姓出境,幸好在每一次的困境上都有虔敬的佛弟子协助而顺利西出玉门关。
一望无际的黄沙,随着狂风不时的卷袭过来,沙漠中的烈阳像烙铁一般炙热,高温酷热的空气蒸得人马具疲;沙漠,仿佛没有尽头的天地,常常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迷路了?一堆堆无名的白骨是沙漠中唯一的指路标。蜃楼魅影不时的在前方晃动,「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……」玄奘一心虔诵《心经》,随着诵经声,鬼魅魔影顿时消散无踪。在茫茫的沙漠中,因为水囊倾覆,人马滴水未沾的行走五天四夜,饥渴热的交煎,玄奘终至不支倒地。在极度的困顿中,玄奘始终虔敬的默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不停,祈愿菩萨慈愍东土众生,护佑此次西行求法的愿行能实现……。
忽然,一阵凉风吹拂,振奋了疲累的玄奘法师,人与马再度起行,马儿象是识得路途似的飞奔到一处绿草甘泉,泉水甘美,饮入口中疲惫尽消。这一切来得正是时候,真是菩萨的慈愍化现。于是,重新备妥水与草粮,满怀着感恩与信心继续西行。
不久终于到达笃信佛法的沙城诸国,王臣们深被玄奘的大愿行感动,一城接一城的护送大师通关向前。
横在眼前的是高耸入云的葱岭,与终年积雪的皑皑山巅。玄奘法师及高昌王派赐护送的人马,一个挨着一个抓紧着行囊,他们躬身无语、默默地前进,生怕丝微的音声共鸣,会引发狂泻的雪崩。严峻陡峭的崖壁,必须以绳为桥,一行人匍匐攀爬在万丈深渊的峭壁上。一天,棱山大雪,几位禁不住冰寒饥馑的徒侣及牲畜,活活地被冻死在高山上。玄奘看到这种情形,坚定地告诉自己:「我为求法,愿舍躯命,若不到西天,誓不东回;纵然丧身在此,也绝不后悔!」
历经重重的险难与困厄,终于到达了天竺国。玄奘在那烂陀寺钻研诸经论疏,其后又往天竺其它国家参访高贤,除了请益佛法也寻求到佛经梵本。玄奘大师游学十二年,曾领受师命于那烂陀寺讲「摄大乘论」「唯识抉择论」,又作「会宗论」「破恶见论」驳斥当时佛教里的邪知邪见者。由于玄奘大师入理精辟,甚得天竺各国国王及佛教界的敬重;在曲女城一场闻名教界的数千人辩论大会,更增胜大众对玄奘大师的崇敬,有十八个国家的国王于这场辩论会后皈依于玄奘座下,并且为了表达对玄奘大师的敬意,特地启建七十五日的无遮大法会。
唐朝贞观十七年,玄奘大师辞别各国国王的恳切挽留与大众追随相送的不舍,东行返国。同样的经过漫漫长路,所不同的是,行囊里满载着珍贵的法宝、六百五十七部梵文圣典。
当年,玄奘离开中土后,寺前的松树枝干也纷纷向西,既像相送也像在遥望。经过了十七年,这一天,寺院内的僧人发现挺拔的松树象是被人重新栽植似的,松树枝干竟然全都向东转向。「啊!难道是师父就要回来了吗?十七年了,师父终于就要回来了!」
贞观十九年的元月,长安城的街道上,两旁摆满了香案,百姓们诚敬的夹道欢迎,朝廷文武百官领皇帝的旨意,盛大的恭迎玄奘大师及远至天竺请回的梵典、佛陀舍利、佛像;幢幡、宝盖围绕经像,香华与梵音庄严的流布着,绚丽的祥云一路相迎。
大师的智能、平等的胸怀甚得唐太宗的敬重,并于建长安译经院,提供大师作为阐扬佛陀遗法的译经场地。在译经的十九年当中,玄奘大师先后于弘福寺、大慈恩寺、玉华寺,领导翻译经论七十五部,一千三百三十五卷,为后世留下弥足珍贵、开启大觉智能之汉译宝典。
省思
「晋宋齐梁唐代间,高僧求法离长安,去人成百归无十,后者安知前者难。路遥碧天唯冷结,沙河遮日力疲殚,后贤如未谙斯旨,往往将经容易看。」
为了众生的法身慧命,为了佛法的弘传,无数祖师大德用自己的生命,换取佛法延续的可能。缅怀祖师大德们为法忘躯的精神,面对经典,更应感恩珍重,一如开经偈所说:「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,我今见闻得受持,愿解如来真实义。」
唐高宗与玄奘法师
赵文润
广州小密坛:https://xiaomitan.666forum.com
玄奘大师最新降临开示 千年后震憾登场! 2017-2020 唯识密法唐密穗衡法系祖师(唐高宗李治)袁英平新传 Empty 玄奘大师最新降临开示 千年后震憾登场! 2017-2020 唯识密法唐密穗衡法系祖师(唐高宗李治)袁英平新传
唐高宗李治是一代文化巨匠。他尊儒崇道信佛,兼容三教,促进盛唐文化的发展[1]。他崇信并保护佛学。从他与玄奘法师的新密关系上,可以看出他对发展唐代佛教文化的贡献。
一 太子李治关照玄奘法师入住慈恩寺
唐高宗李治自幼熟读经史,“宽仁孝友”[2],显着特征是“仁孝”[3]。即位后,他便以儒家经典治理天下。永徽四年(653)三月,高宗“颁孔颖达《五经正义》于天下,每年明经令依此考试”[4]。高宗继承祖、父传统,尊崇道教始祖老子李聃为李皇家族的祖先。乾封元年(666),高宗下诏追封老子为“太上玄元皇帝”。仪凤三年(678),又下诏以《道德经》为上经,道士隶属宗正寺,使道教成为唐朝的李皇家族宗教[5]。
高宗特别信佛。佛教诞生于古印度,自西汉末传入我国内地后,经过东汉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广泛传播,己相继出现洛阳白马寺、扶风法门寺、嵩山少林寺等寺院。到隋唐之际,佛教便进入全盛期,开始中国化,并产生各宗派。隋文帝、炀帝皆崇佛,广建佛寺、佛塔,使随朝佛教经典迅速增多,“民间佛经,多于六经数十百倍”[6]。唐朝21位皇帝除后期武宗外,都不同程度地崇佛。高祖支持修建佛寺,把京城一座宅第赠给僧人昙崇,并赐名清禅寺。太宗曾将一部分佛经赠给五品以上的京官和诸州刺史。贞观十九年(645)春正月,玄奘法师从天竺(古印度)取经回到长安。时太宗在洛阳筹划征高丽的战争。西京留守、宰相房玄龄遣宫迎接玄奘。当玄奘进入长安城里,朱雀门街,大道两旁,数十万僧尼、官吏、百姓迎候,“人物喧拥,取进不前”[7]。遵照太宗的旨意,房玄龄将玄奘安置在修德坊内弘福寺(今西安南郊木塔寺)。弘福寺是太宗为母太穆皇后窦氏所修建。二月,玄奘赴洛阳拜见太宗。太宗盛情接待,并劝玄奘还俗当官。玄奘不肯,太宗便命他撰写途经西域的见闻。玄奘从洛阳返回长安后,在弘福寺开始翻译佛经。贞观二十年(646)七月,玄奘将所译佛经五部及由他口授,经辩机记录、整理,又经他审订的《大唐西域记》,奉表上奏,唐太宗看后亲笔答复。玄奘大喜过望,又奉上《重请御制三藏圣教序表》,请太宗为其新译佛经写序[8]。贞观二十二年(648),玄奘接到唐太宗所撰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[9]。太子李治读完父皇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以后,兴奋异常。于是才华横溢的他,援笔立就,写成一篇同样传世的名篇《述三藏圣教序记》。他说“夫显扬正教,非留无以广其评议;崇闸微言,非贤莫能定其旨”。赞扬既有智慧又很贤德的玄奘法师,“以中华之无质,寻印度之真文,远涉恒河,终期满宇。频登雪岭,更获半珠。问道往还,十有七载,备通释典,利物为心。以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,奉敕于弘福寺翻译圣教要文,凡六百五十七部。引大海之法流,洗尘劳而不竭,传智灯之和焰,皎幽暗而恒明,自非久植胜缘,何以显扬斯旨。所谓法相常住,齐三光之明,我皇福臻,同二仪之固。伏见御制众经论序,照古腾今,理含金石之声,文抱风云之润。治辄以轻尘足岳,坠露添流,略举大纲,以为斯记”[10]。
在以上佛教活动日益兴盛的氛围内,皇太子李治很自然地把崇信佛教与思念慈母结合起来,同年末在晋昌坊为己故文德皇后长孙氏建造的慈恩寺落成。度僧300人,住在慈恩寺内63座院落。太子李治命令玄奘法师为该寺上座继续翻译佛经。玄奘一番推辞之后,感谢皇太子的关照。在玄奘法师从弘福寺移居慈恩寺的当天,朝廷举行了隆重的典礼,唐太宗和皇太子李治、后妃等在安福门(长安皇城西墙北门)城楼上,执香炉临送,观礼者达数万人[11]。
二 唐高宗批准玄奘建造大雁塔
从贞观二十二年(648)末,玄奘法师入住大慈恩寺以后,优美、宽畅的环境,促使他更加聚精会神地翻译佛经。经翻经院里,50名高僧当助手,弟子窥基、普光等协同译经。据统计,玄奘法师从西域带回来大乘经224部;大乘论192部;上座部经、律、论15部;大众部经论15部;三弥底部经、律、论15部;弥沙塞部经、律、论21部;迦叶臂耶部经、律、论17部;法密(即法藏)部经、律、论42部;说一切有部(即萨婆多部)经、律、论67部;因明论36部;声明论13部以及如来佛祖肉舍利150粒;摩揭陀国前正觉山龙窟留影金佛像一躯,通光座高3.3尺,等等。以上佛经共657部,这和法师自己所说“玄奘今从西域带回佛经600余部”[12]是一致的。和唐高宗在(述三藏圣教序记)中所说“凡六百五十七部”完全相同。
玄奘法师熟悉佛教经典,精通梵评文等多种古文字,又很敬业很专心,因此译经的速度较快,质量甚高。在弘福寺时,己译出《菩萨藏经》、《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》16卷、《瑜伽师地论》100卷等佛经,并批撰成《大唐西域记》。入住慈恩寺后,又译出小乘、大乘佛教经卷许多部。由于在慈恩寺内堆放的译着越来越多,从古印度带回来的原经典及宝物,也都有一个保存、防潮防火的安全问题。这使一向心情平静的玄奘,开始焦虑不安起来。于是永徽三年(652)三月,玄奘奏请朝廷在慈恩寺内造塔,用以安放佛经、佛像及舍利等宝物。唐高宗迅速批准了玄奘法师的计划,并“敕大内东宫、掖庭等七宫亡人衣物助师,足得成办”[13]。据说,开工奠基那天,玄奘带头劳动,搬砖运石,他亲自设计,仿印度塔形式,亦借鉴西域塔形状,很快一座高五层、180尺的宝塔建成,这就是着名的大雁塔。但由于结构砖表土心,不够坚固,时间一长砖缝又杂草丛生,塔身开始崩坏。长安年间(701~703),则天女皇自神都洛阳返回长安时,看到如此情形,下令王公贵族施钱重建,磨砖对缝,结构坚固,高至10层(后年久失修只剩下7层)。
大雁塔的建成,不仅妥善地保护了佛经等文物,而且为长安城增添一道重要景观。迄今,大雁塔己成为西安市的市标,闻名全世界。这是玄奘法师的一大功劳,也是唐高宗促进佛教文化发展的一大贡献。
三 唐高宗安排玄奘去玉华寺译经
永徽三年(652),长安大雁塔建成后,玄奘法师有了藏经之所。他住在大慈恩寺内继续译经。这时玄奘的声名己远播海外。四年(653),日本遣高僧道照入唐,从玄奘法师学习佛经[14]。五年(654),高宗为了加快玄奘的译经速度,特旨度沙弥窥基为大僧,住在慈恩寺内协助玄奘译经[15]。就在这个时期,玄奘创立了法相宗,窥基亦成为法相宗的创始人之一。显庆元年(656),玄奘请求高宗派人润色经书,高宗命于志宁、来济、许敬宗、薛元超、李义俯、杜正伦等为译经润文使,并亲自撰写《慈恩寺碑文》。这年四月,玄奘法师列队迎接《慈恩寺碑文》,前面用天竺法仪幢幡等开道,队伍长达30里[16]。高宗登上安福门(唐长安皇城西墙北门)城楼观看。不久,高宗又命雕塑家吴智敏为玄奘等高僧塑像。五月,玄奘法师患病,高宗命御医蒋孝璋、上官琮去给法师治病[17]。可见,高宗对玄奘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。显庆二年(657),玄奘随高宗去洛阳。这一年高宗以洛阳宫为东都。这里距玄奘的故乡洛州缑氏县(今河南偃师)陈河村很近,经高宗恩准,玄奘回故乡改葬父母,附近民众闻声而至者万余人。事毕,玄奘曾请求入嵩山少林寺译经,高宗不准[18]。显庆三年(658)二月,玄奘随高宗返回长安,时年高宗31岁,玄奘59岁,君臣二人关系密切,可谓忘年之交。
回到京师长安,高宗时刻挂念玄奘。大雁塔斯社虽好,雄伟壮丽,但给慈恩寺周围环境带来车鸣马嘶、人声鼎沸;再说这里夏日天气炎势。慈恩寺己适宜玄奘译经了。七月,西明寺(位于唐长安城延康坊西南隅)建成,高宗便让玄奘法师徙居西明寺[19]。在西明寺,玄奘译毕《大毗婆沙论》,又译出《成唯识论》10卷等佛经。这时高宗发现西明寺并不是译经的理想场所。于是他把目光关注到关中北部宜君县的玉华宫。
玉华宫的前身是仁智宫。史载,唐高祖武德七年(624)五月,在宜州宜君县造仁智宫。太宗贞观二十一年(647)七月,在宜君县凤凰谷将仁智宫扩建为玉华宫。总设计师是唐代杰出的建筑大师阎立德。正门为南风口,殿名玉华殿,皇太子李治所居。“正殿瓦覆,余皆葺之以茅,意在清凉,务从俭约。”盖茅草房,意在清凉是真,“务从俭约”没有办到。实际上营造玉华宫耗资巨大,太宗爱妃徐充容上表劝谏,说“玉华复兴,因山借水,非无架筑之劳,损之又损,颇有工力之费”[20]。二十二年(648)四月,太宗御制《玉华宫铭》,诏令太子李治以下并和,现有李治和铭传世。他用四字骈文赞美此处风景,如同虚幻的仙界天国[21]。
玉华宫的遗址在今陕西铜川市北郊,距市区约有40多公里。1993年春季,我与李健超、胡戟、徐兴海、葛承雍、张建林、王双怀、臧振等诸位学者,去玉华宫遗址进行学术考察,我们一进入凤凰谷,立刻感到凉风习习,空气格外清新,面前绿树葱茏,风景十分秀丽。再往前行,百花争艳,翠峰黛崖,松涛云海,叠瀑流泉,幽谷悬冰,尽收眼底。大家一致感叹:唐高祖、太宗选择这里建造避暑行宫,真是好地方。
永徽二年(651)九月三日,高宗废玉华宫,以为佛寺[22]。显庆五年(660)“法师以为在京多务,恐难卒了(指《大般若波罗密多经》的翻译工作),于是屡请居山,方蒙恩许,往玉花(华)宫寺翻译”[23]。需要玄奘法师“屡请”,是因为高宗舍不得法师远离京城长安,最后出于译经的需要,恩许了玄奘法师的请求,并妥善安排了法师一行从长安西明寺徙居玉华寺。
四 唐高宗下诏把玄奘灵骨迁葬兴教寺
玄奘法师一到玉华寺,便继续翻译《大般若经》。至龙朔三年(663)十月,译成600卷《大般若经》,十一月,玄奘命徒弟窥基表请制序。十二月,高宗命通事舍人冯义宣敕答应为此经写序[24]。玄奘法师感到非常振奋,这是皇上对他的支持和鼓励。因此,译完《大般若经》后,又忙于翻译别的经典。麟德元年(664)正月,译完《咒五首经》1卷后,他感到体力不支,当众僧劝他翻译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《大宝积经》时,他只译了几行,便对众僧说:“玄奘自量气力不复办此,死期己至,势非赊远,今欲往兰芝等谷礼辞俱胝佛像”[25]。二月初,玄奘法师命弟子嘉尚将自己所译的经、论目录记下来,共计75部1346卷,除去《大唐西域记》1部12卷系着作不算译经外,据台湾《大藏经》总目录载,玄奘法师20年的译经生崖,共译佛经74部1334卷[26]。二月四日开始,玄奘病危。二月五日(公历3月7日)夜,玄奘法师于唐代宜君县玉华寺圆寂,终年65岁。
玄奘法师圆寂的消息,使京城长安震惊,关中大地震惊,整个唐朝震惊。文武百官、僧尼俗众,莫不伤痛,莫不悼念。高宗十分悲痛,说:“惜哉!朕国内失奘师一人,可谓释众梁摧矣,四生无导矣,亦何异于苦海阔,舟楫遽沉,暗室犹昏,灯炬斯掩!”随即宣布罢朝数日。玄奘遗体运回长安后,奉高宗旨意安放在大慈恩寺译经堂内。四月十四日,遵照玄奘遗嘱,将其灵柩安葬于长安东郊白鹿原。据说入葬日,周围500里内送葬者有百万余人,夜宿墓地者三万多。玄奘法师圆寂入葬后,高宗李治日夜不安,因白鹿原距离长安皇宫太近,使他经常夜梦玄奘而引起悲伤,影响外理朝政。总章二年(669)四月,高宗敕令将玄奘法师墓迁葬到长安南郊樊川北少陵原畔,并且修建了五层灵塔。次年,又因塔建寺,以纪念玄奘法师[27]。后来,唐肃宗来此游览,题塔名为“兴教”二字,故称该寺为兴教寺。
最近,笔者再一次来到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的兴教寺,伫立在玄奘灵骨塔前,心中十分敬仰,玄奘法师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佛学家、翻译家和旅行家。他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,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。玄奘法师是伟大的,也是幸运的,他的事业成功,不仅因为他勤奋好学,历经磨难,还由于他赶上了好时代,遇上了两位好皇帝,唐太宗、唐高宗支持他的译经等佛事活动。特别是唐高宗李治,崇信佛教,与玄奘法师关系密切,关心、保护、支持他的事业,见证了玄奘法师在弘福寺、慈恩寺、西明寺、玉华寺译经的全过程。因此,在玄奘法师的历史功绩中,也有唐高宗促进唐代佛教文化发展的贡献,这是光耀史册的文化成就。
注释:
[1]详见拙作《论唐高宗在文化史上的贡献》,刊《人文杂志》1997年第2期。
[2] [4]《旧唐书》卷四《高宗本纪》上。中华书局,1997年精装本,页36~38。
[3]《资治通鉴》卷197高宗永徽四年三月条。中华书局,1956。
[5]参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道教研究室:《道教文化面面观》。齐鲁书社,1990,页25。
[6]《隋书》卷三五《经籍志》四。中华书局,1997年精装本,页283。
[7]《高僧传》二集卷五。
[8]慧立、彦悰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六。中华书局点校本,1983。
[9]董皓:《全唐文》卷一○。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0,页72。
[10]《全唐书》卷一五。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0,页72。
[11]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七。《酉阳杂俎续集》卷六《寻塔记下》。
[12]参阅何磊着《三藏法师玄奘传》。云南大学出版社,1999,页135、138。
[13]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七。
[14]《宋史》卷四九一《日本传》。
[15]《宋高僧传》卷四《窥基传》。见《高僧传合集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1。页401。
[16]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八。
[17] [18]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九。
[19] [24] [25] [27]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一○。
[20] [22]《唐会要》卷三○《玉华宫》。中华书局,1955,页555~556。
[21]《会唐文》卷一五《玉华宫山铭》。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0,页72~73。
[26]参阅何磊《三藏法师玄奘传》。云南大学出版社,1999,页20[23]见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50册,218C,转引自季羡林《玉华宫·序》,胡戟等主编《玉华宫》,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3年版。
0~203。
(作者单位: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)
台湾拱衡堂玄奘大师开示
引子: 窥基菩萨 登台 106.7.22(2017年)袁英平(一世唐朝高宗皇李治,二世民国彭肇衡,三世现代袁英平)注:窥基和尚是唐朝长安城中尉迟恭将军之子,玄奘大师之高徒。
诸贤生、行者安好!吾今夜登鸾,先行述说一段我宗教法之轶事。
在元、明之际,天竺与中国接近处有位修行者,是诚行佛祖教法之行者。但彼时、彼地,附近所谓「佛祖」,是 弥勒佛。此人因年事甚大,人不知其名,仅知一老妪,而甚具灵力,不但孤身一人往来漠区,以及崇山峻岭间,却未遭兽吻之危,且常能为僻乡孤苦之人驱邪伏妖,故人均以「龙婆」尊称。实则此龙婆之所以能驱野兽、降妖邪,无他,即精修我宗密法而已!
此际我宗行者常谓演练咒、印不数回,已能结印,真言密咒亦熟记无碍,因而或有感觉修法无聊!印、咒几回演练,即可甚熟,为何需长时间修法?
除了吾一再说明之功行外,即是如龙婆之事例;需知密印真言,不仅熟练而已,需修行至每一咒印融入行者脑海深处。如在遇上突发状况,在自身意识未及之先,印咒已起,则此能量大不可思议!因为当下行者是意念最专注,且心无旁骛,并且所结之印,必需能对治你所遇上之情境。
所以吾勉行者,只要你自信任何状况,悉皆能以所修密印对治,即是成就!愿勉之。
窥基菩萨 登台
诸贤生、行者安好!吾今夜登鸾,批覆刘生公蒲提问二事。
其一、观想、唸佛,守玄关,原则上是可以上品上升,但是守玄关不在本宗修法之列。观想欲至上品,已有困难,但是只要功夫深,不怕铁杵磨成绣花针。所以,关键在功夫下多深、苦心用多深。唸佛可以上品上升,但是要唸佛唸到上品上生,何不修弥陀净土?因为欲得上品上升,一心不乱之唸佛绝对是必要,仍与观想一样,端看功夫、苦心有多深。简易方法,贤生缘何舍近求远?《佛说弥勒经》明载:「六事行法,多修多分,可以上品上升。」
其二、贤生虽曰第二次请益「唯识定」,奈何唯识定教法不应机于吾,下位驻锡大菩萨,贤生再请益吧!但是,吾仍可解释「唯识定」之必要条件。近世中,可谓无人修成唯识定,因为欲修唯识定,先了唯识法。有修者行者穷尽三十年,浸淫唯识理诸般施设名相,乃至如何深入法理而不迷昧,三十年未得其功,如何进入唯识定?
最后,吾提示诸行者:佛尊有云:「不急断业,不入深定」,胡不深思耶
玄奘法师 登台 106.9.23 (2017年)106+11(1911年为民国初年)=2017
初来会晤诸贤生与诸行者,各位安好!吾将接替 窥基菩萨驻锡本宗宝殿,唯愿诸贤生、诸行者能一本初衷之德意,有志修行者精进修行;有志护法者持恒护法。
吾甚愿未来时日间,对诸贤暨诸行者之修行心志,以及修法功行之功课,能有所助益。不过,吾对本宗诸行者犹要特别提醒:需知弥勒教法不论显、密,则「唯识」乃最终必要之课程!甚愿行者能有所体悟。
玄奘法师 登台 106.9.30
众贤暨行者可好!吾驻在本宗,即要举行关行,下星期鸾期之后,诸行者三天关行,适为吾考核行者修法功行之深浅。甚愿行者能不负 慈尊及诸佛菩萨之眷顾,能在修法功课中于关行,更加深所奠根基,以期尽早迈入更深密行之修法。
玄奘法师 登台 106.11.4
诸贤生、行者今夜可好!吾今夜豋鸾乃示知诸行者:今年修程必将告一段落,明年初课,即是「内密」之第一关,甚愿行者奠好基础!缘于此课乃为深密之重要关键,故在今年间,将会完成初密所有功课及功行,愿勉之。
玄奘法师 登台 107.01.13 (2018年)
诸贤生、行者今夜安好!吾今夜登鸾乃为示知,应宗长所求,准将结缘灌顶延于年后,与三位拟草仪轨之版本定案后,一并依行仪轨。
玄奘法师 登台 107.01.27
诸贤生、行者今夜可好!吾今夜登鸾,犹要嘉勉二位贤生行者之用心。
首先钟生永吉颇费心思编辑本宗诸行仪轨,甚可见用心,吾甚肯定。再由曾生有彤合辑打印,实亦参襄有功,吾亦当予加计一笔。
复次,吾拟授权由三位贤生,由宗长及教法长、总干事尔三位,完全起草拟订本宗诸行仪轨,吾建议凡遇疑难,由三位自行研议,乃至订定,吾不再作指示。(因为将来法本必需有草拟人,乃由三位贤生列名,以全此不世奇功。
玄奘法师 登台 107.3.31
诸贤生、行者今夜可好!吾为本宗行者暨诸佛圣菩萨摩诃萨之随修者,分享一题心得。
述论:修行除三害
修行之人一旦皈依道场,深入教法精勤修行;但是修行之人多如过江之鲫,唯成就者却寥如晨星,何以故?乃修子在修行中,不知有「三害」之故是也!
众生悉有闻「周处除三害」,不论南山虎、北海龙悉皆不足为虑,最大害,即是周处本身!因此,其在知悉自身乃为一大害,幡然悔悟,乃成人人称道之真英雄。修行者之三害,当然「自己」即是一大害!因为我人乃四大假合所成,因而七情六欲成为心王之贼,故此身在修行之中是为大害;但是无此身,又将如何修行?因而必要去除牵绊此身之三害,始能在修行中有所成就:
其一,不用功(心)。所谓不用功,即是在修行课程中,可以生出许多借口,诸如「等忙完了,再修课」或「今日不做,明日补修」等等皆是,换言之,即乃惰性,不知严于律己。
其二,杠高。所谓「半瓶晃,满瓶不晃」,修行之人最怕杠高心,一旦此心起,则自满自得,将丧失圆满及圆融,那么其师必将弃之,同修必将远之,一旦如此,势行沦入魔道!
其三,执愎。儒圣云:「愚者好自用」,何谓也?愚者乃不识大体,或不知书义、或不知教义,全凭一己认知,即认定为是。因而我佛教示:「修法莫二执」;我宗唯识教法亦有「去执」以启修行者。缘于我人一旦落入此一执着陷阱,不但往昔修行、乃至经藏所得悉皆蒙蔽,因而将使智慧蒙蔽。「愎」者,意即「自用」,我人纵然修行精深,亦不过数十年而已,智慧可以上比诸圣佛菩萨否?因而修行之人,若执愎而行,将封闭圆成实性之觉境,纵然数十年苦修,亦难有成智者之成就!
吾以三害为题,乃勉诸行者,能有惕励而勉之。
https://xiaomitan.666forum.com/t54-topic
玄奘法师 登台 107.3.17
诸贤生、行者今夜可安好!吾今夜登鸾有二事。其一,本宗灌顶仪轨业经三位贤行者研议上呈,吾亦赞同,可定案,为本宗日后弘法及永续传承之仪轨。
其二,针对钟生永吉所摘呈圣迹,吾可正告诸行者:任一宗脉之密行者「本尊缘法」,悉皆殊胜,故精勤深入最深密之行者(无需到法王、法王子),悉皆能显不可思议之圣境!所以在最深密之本尊殊胜灌顶圣境,当然有赖目下行者各自努力;自身得感殊胜圣迹,而后普施于众生,则法脉绵延矣!至愿诸行者勉行!
玄奘法师 登台 107.4.14
诸贤生、行者今夜可好!吾今夜登鸾二事叮咛:
其一,本宗仪轨典律之制订,宗长上呈吾审阅间,仍有待补足之处,故予提示宗长待列补之后,再行审阅。在此之前,诸行者加紧用功,下个月将再传法「灌顶印咒」。
其二,本宗为永续传承,故为长远计,将提拔少壮行者担当宗务重任,吾有审酌。唯需先予诸行者勉之:若于修法行有余力,当应为宗务长远,有所擘划。
玄奘法师 登台 107.4.21
诸贤生行者今夜安好!吾登鸾欲勉行者话语是:应检视自身功行火候。
缘于行密法灌顶大多仗藉法器,但是结缘灌顶,是由行者自身所修功课所得之能量,与诸众结缘(行者勿担忧,此一能量施行出去对自身丝毫不影响,正如常人健康情形之下捐血,自身会有造血功能)。
所以在修新课之前,勉行者检视自身功行。
2018年,玄奘大师为了报答我在唐朝时候给他的照顾,曾经有一次在我修法时候,给了我极强烈的能量灌顶,我瞬间感受到了很多很多的能量进入我全身.我对大师的无私慷慨帮助非常感恩,连忙对着空中说:感恩大师慈悲,祝大师法务顺利!他对我称呼:主公,近来可好?我听到他的客气话,连忙说我不是唐朝的皇帝了,而是贫穷的书生上师.我心中突然一阵感动,眼泪流了下来!我在唐朝时候,是依大师为精神信仰的支柱的!这种缘份的感受,过了一千多年仍然如此! 这是袁英平一千多年前供养到真正的修行人的善报!也是一种唯识宗的内法正传,亦称为虚空传承!得到此种灌顶的弟子,是唯识法脉的人间祖师。这亦是第一尊贵的唯识密法。
玄奘大师最新降临开示 千年后震憾登场! 2017-2020 唯识密法唐密穗衡法系祖师(唐高宗李治)袁英平新传 Empty 玄奘大师最新降临开示 千年后震憾登场! 2017-2020 唯识密法唐密穗衡法系祖师(唐高宗李治)袁英平新传
玄奘大师
玄奘大师幼年时就聪慧好学,而且家学渊源,少年出家后更是勤奋用功,十三岁就能登座于大众前复讲经论。在博览各家宗论典籍时,发现各宗所说,彼此不一,于是与兄长长捷法师参访四方宿德耆腊,想要解开心中的疑惑;但是,终究未能于论辩当中释疑。于是,玄奘发愿西行天竺,以求法取经:「唯有将原典精确地译出,以释众疑,佛法才能继续在东土弘传,利益世人!」
道友们不舍的道别:「从古至今,很少人能越过险恶多变的大漠、流沙和冰封雪埋的葱岭啊!您要珍惜自己的躯命,才能弘传佛法。」
玄奘法师何尝不知道此行路途艰难重重,但是为了佛法、为了众生、为了道业,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,意志坚定的踏上往西天求法的路程。由于边界战事刚刚停止的缘故,关防严谨,不许百姓出境,幸好在每一次的困境上都有虔敬的佛弟子协助而顺利西出玉门关。
一望无际的黄沙,随着狂风不时的卷袭过来,沙漠中的烈阳像烙铁一般炙热,高温酷热的空气蒸得人马具疲;沙漠,仿佛没有尽头的天地,常常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迷路了?一堆堆无名的白骨是沙漠中唯一的指路标。蜃楼魅影不时的在前方晃动,「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……」玄奘一心虔诵《心经》,随着诵经声,鬼魅魔影顿时消散无踪。在茫茫的沙漠中,因为水囊倾覆,人马滴水未沾的行走五天四夜,饥渴热的交煎,玄奘终至不支倒地。在极度的困顿中,玄奘始终虔敬的默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不停,祈愿菩萨慈愍东土众生,护佑此次西行求法的愿行能实现……。
忽然,一阵凉风吹拂,振奋了疲累的玄奘法师,人与马再度起行,马儿象是识得路途似的飞奔到一处绿草甘泉,泉水甘美,饮入口中疲惫尽消。这一切来得正是时候,真是菩萨的慈愍化现。于是,重新备妥水与草粮,满怀着感恩与信心继续西行。
不久终于到达笃信佛法的沙城诸国,王臣们深被玄奘的大愿行感动,一城接一城的护送大师通关向前。
横在眼前的是高耸入云的葱岭,与终年积雪的皑皑山巅。玄奘法师及高昌王派赐护送的人马,一个挨着一个抓紧着行囊,他们躬身无语、默默地前进,生怕丝微的音声共鸣,会引发狂泻的雪崩。严峻陡峭的崖壁,必须以绳为桥,一行人匍匐攀爬在万丈深渊的峭壁上。一天,棱山大雪,几位禁不住冰寒饥馑的徒侣及牲畜,活活地被冻死在高山上。玄奘看到这种情形,坚定地告诉自己:「我为求法,愿舍躯命,若不到西天,誓不东回;纵然丧身在此,也绝不后悔!」
历经重重的险难与困厄,终于到达了天竺国。玄奘在那烂陀寺钻研诸经论疏,其后又往天竺其它国家参访高贤,除了请益佛法也寻求到佛经梵本。玄奘大师游学十二年,曾领受师命于那烂陀寺讲「摄大乘论」「唯识抉择论」,又作「会宗论」「破恶见论」驳斥当时佛教里的邪知邪见者。由于玄奘大师入理精辟,甚得天竺各国国王及佛教界的敬重;在曲女城一场闻名教界的数千人辩论大会,更增胜大众对玄奘大师的崇敬,有十八个国家的国王于这场辩论会后皈依于玄奘座下,并且为了表达对玄奘大师的敬意,特地启建七十五日的无遮大法会。
唐朝贞观十七年,玄奘大师辞别各国国王的恳切挽留与大众追随相送的不舍,东行返国。同样的经过漫漫长路,所不同的是,行囊里满载着珍贵的法宝、六百五十七部梵文圣典。
当年,玄奘离开中土后,寺前的松树枝干也纷纷向西,既像相送也像在遥望。经过了十七年,这一天,寺院内的僧人发现挺拔的松树象是被人重新栽植似的,松树枝干竟然全都向东转向。「啊!难道是师父就要回来了吗?十七年了,师父终于就要回来了!」
贞观十九年的元月,长安城的街道上,两旁摆满了香案,百姓们诚敬的夹道欢迎,朝廷文武百官领皇帝的旨意,盛大的恭迎玄奘大师及远至天竺请回的梵典、佛陀舍利、佛像;幢幡、宝盖围绕经像,香华与梵音庄严的流布着,绚丽的祥云一路相迎。
大师的智能、平等的胸怀甚得唐太宗的敬重,并于建长安译经院,提供大师作为阐扬佛陀遗法的译经场地。在译经的十九年当中,玄奘大师先后于弘福寺、大慈恩寺、玉华寺,领导翻译经论七十五部,一千三百三十五卷,为后世留下弥足珍贵、开启大觉智能之汉译宝典。
省思
「晋宋齐梁唐代间,高僧求法离长安,去人成百归无十,后者安知前者难。路遥碧天唯冷结,沙河遮日力疲殚,后贤如未谙斯旨,往往将经容易看。」
为了众生的法身慧命,为了佛法的弘传,无数祖师大德用自己的生命,换取佛法延续的可能。缅怀祖师大德们为法忘躯的精神,面对经典,更应感恩珍重,一如开经偈所说:「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,我今见闻得受持,愿解如来真实义。」
唐高宗与玄奘法师
赵文润
广州小密坛:https://xiaomitan.666forum.com
玄奘大师最新降临开示 千年后震憾登场! 2017-2020 唯识密法唐密穗衡法系祖师(唐高宗李治)袁英平新传 Empty 玄奘大师最新降临开示 千年后震憾登场! 2017-2020 唯识密法唐密穗衡法系祖师(唐高宗李治)袁英平新传
唐高宗李治是一代文化巨匠。他尊儒崇道信佛,兼容三教,促进盛唐文化的发展[1]。他崇信并保护佛学。从他与玄奘法师的新密关系上,可以看出他对发展唐代佛教文化的贡献。
一 太子李治关照玄奘法师入住慈恩寺
唐高宗李治自幼熟读经史,“宽仁孝友”[2],显着特征是“仁孝”[3]。即位后,他便以儒家经典治理天下。永徽四年(653)三月,高宗“颁孔颖达《五经正义》于天下,每年明经令依此考试”[4]。高宗继承祖、父传统,尊崇道教始祖老子李聃为李皇家族的祖先。乾封元年(666),高宗下诏追封老子为“太上玄元皇帝”。仪凤三年(678),又下诏以《道德经》为上经,道士隶属宗正寺,使道教成为唐朝的李皇家族宗教[5]。
高宗特别信佛。佛教诞生于古印度,自西汉末传入我国内地后,经过东汉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广泛传播,己相继出现洛阳白马寺、扶风法门寺、嵩山少林寺等寺院。到隋唐之际,佛教便进入全盛期,开始中国化,并产生各宗派。隋文帝、炀帝皆崇佛,广建佛寺、佛塔,使随朝佛教经典迅速增多,“民间佛经,多于六经数十百倍”[6]。唐朝21位皇帝除后期武宗外,都不同程度地崇佛。高祖支持修建佛寺,把京城一座宅第赠给僧人昙崇,并赐名清禅寺。太宗曾将一部分佛经赠给五品以上的京官和诸州刺史。贞观十九年(645)春正月,玄奘法师从天竺(古印度)取经回到长安。时太宗在洛阳筹划征高丽的战争。西京留守、宰相房玄龄遣宫迎接玄奘。当玄奘进入长安城里,朱雀门街,大道两旁,数十万僧尼、官吏、百姓迎候,“人物喧拥,取进不前”[7]。遵照太宗的旨意,房玄龄将玄奘安置在修德坊内弘福寺(今西安南郊木塔寺)。弘福寺是太宗为母太穆皇后窦氏所修建。二月,玄奘赴洛阳拜见太宗。太宗盛情接待,并劝玄奘还俗当官。玄奘不肯,太宗便命他撰写途经西域的见闻。玄奘从洛阳返回长安后,在弘福寺开始翻译佛经。贞观二十年(646)七月,玄奘将所译佛经五部及由他口授,经辩机记录、整理,又经他审订的《大唐西域记》,奉表上奏,唐太宗看后亲笔答复。玄奘大喜过望,又奉上《重请御制三藏圣教序表》,请太宗为其新译佛经写序[8]。贞观二十二年(648),玄奘接到唐太宗所撰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[9]。太子李治读完父皇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以后,兴奋异常。于是才华横溢的他,援笔立就,写成一篇同样传世的名篇《述三藏圣教序记》。他说“夫显扬正教,非留无以广其评议;崇闸微言,非贤莫能定其旨”。赞扬既有智慧又很贤德的玄奘法师,“以中华之无质,寻印度之真文,远涉恒河,终期满宇。频登雪岭,更获半珠。问道往还,十有七载,备通释典,利物为心。以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,奉敕于弘福寺翻译圣教要文,凡六百五十七部。引大海之法流,洗尘劳而不竭,传智灯之和焰,皎幽暗而恒明,自非久植胜缘,何以显扬斯旨。所谓法相常住,齐三光之明,我皇福臻,同二仪之固。伏见御制众经论序,照古腾今,理含金石之声,文抱风云之润。治辄以轻尘足岳,坠露添流,略举大纲,以为斯记”[10]。
在以上佛教活动日益兴盛的氛围内,皇太子李治很自然地把崇信佛教与思念慈母结合起来,同年末在晋昌坊为己故文德皇后长孙氏建造的慈恩寺落成。度僧300人,住在慈恩寺内63座院落。太子李治命令玄奘法师为该寺上座继续翻译佛经。玄奘一番推辞之后,感谢皇太子的关照。在玄奘法师从弘福寺移居慈恩寺的当天,朝廷举行了隆重的典礼,唐太宗和皇太子李治、后妃等在安福门(长安皇城西墙北门)城楼上,执香炉临送,观礼者达数万人[11]。
二 唐高宗批准玄奘建造大雁塔
从贞观二十二年(648)末,玄奘法师入住大慈恩寺以后,优美、宽畅的环境,促使他更加聚精会神地翻译佛经。经翻经院里,50名高僧当助手,弟子窥基、普光等协同译经。据统计,玄奘法师从西域带回来大乘经224部;大乘论192部;上座部经、律、论15部;大众部经论15部;三弥底部经、律、论15部;弥沙塞部经、律、论21部;迦叶臂耶部经、律、论17部;法密(即法藏)部经、律、论42部;说一切有部(即萨婆多部)经、律、论67部;因明论36部;声明论13部以及如来佛祖肉舍利150粒;摩揭陀国前正觉山龙窟留影金佛像一躯,通光座高3.3尺,等等。以上佛经共657部,这和法师自己所说“玄奘今从西域带回佛经600余部”[12]是一致的。和唐高宗在(述三藏圣教序记)中所说“凡六百五十七部”完全相同。
玄奘法师熟悉佛教经典,精通梵评文等多种古文字,又很敬业很专心,因此译经的速度较快,质量甚高。在弘福寺时,己译出《菩萨藏经》、《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》16卷、《瑜伽师地论》100卷等佛经,并批撰成《大唐西域记》。入住慈恩寺后,又译出小乘、大乘佛教经卷许多部。由于在慈恩寺内堆放的译着越来越多,从古印度带回来的原经典及宝物,也都有一个保存、防潮防火的安全问题。这使一向心情平静的玄奘,开始焦虑不安起来。于是永徽三年(652)三月,玄奘奏请朝廷在慈恩寺内造塔,用以安放佛经、佛像及舍利等宝物。唐高宗迅速批准了玄奘法师的计划,并“敕大内东宫、掖庭等七宫亡人衣物助师,足得成办”[13]。据说,开工奠基那天,玄奘带头劳动,搬砖运石,他亲自设计,仿印度塔形式,亦借鉴西域塔形状,很快一座高五层、180尺的宝塔建成,这就是着名的大雁塔。但由于结构砖表土心,不够坚固,时间一长砖缝又杂草丛生,塔身开始崩坏。长安年间(701~703),则天女皇自神都洛阳返回长安时,看到如此情形,下令王公贵族施钱重建,磨砖对缝,结构坚固,高至10层(后年久失修只剩下7层)。
大雁塔的建成,不仅妥善地保护了佛经等文物,而且为长安城增添一道重要景观。迄今,大雁塔己成为西安市的市标,闻名全世界。这是玄奘法师的一大功劳,也是唐高宗促进佛教文化发展的一大贡献。
三 唐高宗安排玄奘去玉华寺译经
永徽三年(652),长安大雁塔建成后,玄奘法师有了藏经之所。他住在大慈恩寺内继续译经。这时玄奘的声名己远播海外。四年(653),日本遣高僧道照入唐,从玄奘法师学习佛经[14]。五年(654),高宗为了加快玄奘的译经速度,特旨度沙弥窥基为大僧,住在慈恩寺内协助玄奘译经[15]。就在这个时期,玄奘创立了法相宗,窥基亦成为法相宗的创始人之一。显庆元年(656),玄奘请求高宗派人润色经书,高宗命于志宁、来济、许敬宗、薛元超、李义俯、杜正伦等为译经润文使,并亲自撰写《慈恩寺碑文》。这年四月,玄奘法师列队迎接《慈恩寺碑文》,前面用天竺法仪幢幡等开道,队伍长达30里[16]。高宗登上安福门(唐长安皇城西墙北门)城楼观看。不久,高宗又命雕塑家吴智敏为玄奘等高僧塑像。五月,玄奘法师患病,高宗命御医蒋孝璋、上官琮去给法师治病[17]。可见,高宗对玄奘的关怀可谓无微不至。显庆二年(657),玄奘随高宗去洛阳。这一年高宗以洛阳宫为东都。这里距玄奘的故乡洛州缑氏县(今河南偃师)陈河村很近,经高宗恩准,玄奘回故乡改葬父母,附近民众闻声而至者万余人。事毕,玄奘曾请求入嵩山少林寺译经,高宗不准[18]。显庆三年(658)二月,玄奘随高宗返回长安,时年高宗31岁,玄奘59岁,君臣二人关系密切,可谓忘年之交。
回到京师长安,高宗时刻挂念玄奘。大雁塔斯社虽好,雄伟壮丽,但给慈恩寺周围环境带来车鸣马嘶、人声鼎沸;再说这里夏日天气炎势。慈恩寺己适宜玄奘译经了。七月,西明寺(位于唐长安城延康坊西南隅)建成,高宗便让玄奘法师徙居西明寺[19]。在西明寺,玄奘译毕《大毗婆沙论》,又译出《成唯识论》10卷等佛经。这时高宗发现西明寺并不是译经的理想场所。于是他把目光关注到关中北部宜君县的玉华宫。
玉华宫的前身是仁智宫。史载,唐高祖武德七年(624)五月,在宜州宜君县造仁智宫。太宗贞观二十一年(647)七月,在宜君县凤凰谷将仁智宫扩建为玉华宫。总设计师是唐代杰出的建筑大师阎立德。正门为南风口,殿名玉华殿,皇太子李治所居。“正殿瓦覆,余皆葺之以茅,意在清凉,务从俭约。”盖茅草房,意在清凉是真,“务从俭约”没有办到。实际上营造玉华宫耗资巨大,太宗爱妃徐充容上表劝谏,说“玉华复兴,因山借水,非无架筑之劳,损之又损,颇有工力之费”[20]。二十二年(648)四月,太宗御制《玉华宫铭》,诏令太子李治以下并和,现有李治和铭传世。他用四字骈文赞美此处风景,如同虚幻的仙界天国[21]。
玉华宫的遗址在今陕西铜川市北郊,距市区约有40多公里。1993年春季,我与李健超、胡戟、徐兴海、葛承雍、张建林、王双怀、臧振等诸位学者,去玉华宫遗址进行学术考察,我们一进入凤凰谷,立刻感到凉风习习,空气格外清新,面前绿树葱茏,风景十分秀丽。再往前行,百花争艳,翠峰黛崖,松涛云海,叠瀑流泉,幽谷悬冰,尽收眼底。大家一致感叹:唐高祖、太宗选择这里建造避暑行宫,真是好地方。
永徽二年(651)九月三日,高宗废玉华宫,以为佛寺[22]。显庆五年(660)“法师以为在京多务,恐难卒了(指《大般若波罗密多经》的翻译工作),于是屡请居山,方蒙恩许,往玉花(华)宫寺翻译”[23]。需要玄奘法师“屡请”,是因为高宗舍不得法师远离京城长安,最后出于译经的需要,恩许了玄奘法师的请求,并妥善安排了法师一行从长安西明寺徙居玉华寺。
四 唐高宗下诏把玄奘灵骨迁葬兴教寺
玄奘法师一到玉华寺,便继续翻译《大般若经》。至龙朔三年(663)十月,译成600卷《大般若经》,十一月,玄奘命徒弟窥基表请制序。十二月,高宗命通事舍人冯义宣敕答应为此经写序[24]。玄奘法师感到非常振奋,这是皇上对他的支持和鼓励。因此,译完《大般若经》后,又忙于翻译别的经典。麟德元年(664)正月,译完《咒五首经》1卷后,他感到体力不支,当众僧劝他翻译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《大宝积经》时,他只译了几行,便对众僧说:“玄奘自量气力不复办此,死期己至,势非赊远,今欲往兰芝等谷礼辞俱胝佛像”[25]。二月初,玄奘法师命弟子嘉尚将自己所译的经、论目录记下来,共计75部1346卷,除去《大唐西域记》1部12卷系着作不算译经外,据台湾《大藏经》总目录载,玄奘法师20年的译经生崖,共译佛经74部1334卷[26]。二月四日开始,玄奘病危。二月五日(公历3月7日)夜,玄奘法师于唐代宜君县玉华寺圆寂,终年65岁。
玄奘法师圆寂的消息,使京城长安震惊,关中大地震惊,整个唐朝震惊。文武百官、僧尼俗众,莫不伤痛,莫不悼念。高宗十分悲痛,说:“惜哉!朕国内失奘师一人,可谓释众梁摧矣,四生无导矣,亦何异于苦海阔,舟楫遽沉,暗室犹昏,灯炬斯掩!”随即宣布罢朝数日。玄奘遗体运回长安后,奉高宗旨意安放在大慈恩寺译经堂内。四月十四日,遵照玄奘遗嘱,将其灵柩安葬于长安东郊白鹿原。据说入葬日,周围500里内送葬者有百万余人,夜宿墓地者三万多。玄奘法师圆寂入葬后,高宗李治日夜不安,因白鹿原距离长安皇宫太近,使他经常夜梦玄奘而引起悲伤,影响外理朝政。总章二年(669)四月,高宗敕令将玄奘法师墓迁葬到长安南郊樊川北少陵原畔,并且修建了五层灵塔。次年,又因塔建寺,以纪念玄奘法师[27]。后来,唐肃宗来此游览,题塔名为“兴教”二字,故称该寺为兴教寺。
最近,笔者再一次来到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的兴教寺,伫立在玄奘灵骨塔前,心中十分敬仰,玄奘法师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佛学家、翻译家和旅行家。他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,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。玄奘法师是伟大的,也是幸运的,他的事业成功,不仅因为他勤奋好学,历经磨难,还由于他赶上了好时代,遇上了两位好皇帝,唐太宗、唐高宗支持他的译经等佛事活动。特别是唐高宗李治,崇信佛教,与玄奘法师关系密切,关心、保护、支持他的事业,见证了玄奘法师在弘福寺、慈恩寺、西明寺、玉华寺译经的全过程。因此,在玄奘法师的历史功绩中,也有唐高宗促进唐代佛教文化发展的贡献,这是光耀史册的文化成就。
注释:
[1]详见拙作《论唐高宗在文化史上的贡献》,刊《人文杂志》1997年第2期。
[2] [4]《旧唐书》卷四《高宗本纪》上。中华书局,1997年精装本,页36~38。
[3]《资治通鉴》卷197高宗永徽四年三月条。中华书局,1956。
[5]参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道教研究室:《道教文化面面观》。齐鲁书社,1990,页25。
[6]《隋书》卷三五《经籍志》四。中华书局,1997年精装本,页283。
[7]《高僧传》二集卷五。
[8]慧立、彦悰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六。中华书局点校本,1983。
[9]董皓:《全唐文》卷一○。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0,页72。
[10]《全唐书》卷一五。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0,页72。
[11]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七。《酉阳杂俎续集》卷六《寻塔记下》。
[12]参阅何磊着《三藏法师玄奘传》。云南大学出版社,1999,页135、138。
[13]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七。
[14]《宋史》卷四九一《日本传》。
[15]《宋高僧传》卷四《窥基传》。见《高僧传合集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1。页401。
[16]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八。
[17] [18]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九。
[19] [24] [25] [27]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一○。
[20] [22]《唐会要》卷三○《玉华宫》。中华书局,1955,页555~556。
[21]《会唐文》卷一五《玉华宫山铭》。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0,页72~73。
[26]参阅何磊《三藏法师玄奘传》。云南大学出版社,1999,页20[23]见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50册,218C,转引自季羡林《玉华宫·序》,胡戟等主编《玉华宫》,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3年版。
0~203。
(作者单位: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)
台湾拱衡堂玄奘大师开示
引子: 窥基菩萨 登台 106.7.22(2017年)袁英平(一世唐朝高宗皇李治,二世民国彭肇衡,三世现代袁英平)注:窥基和尚是唐朝长安城中尉迟恭将军之子,玄奘大师之高徒。
诸贤生、行者安好!吾今夜登鸾,先行述说一段我宗教法之轶事。
在元、明之际,天竺与中国接近处有位修行者,是诚行佛祖教法之行者。但彼时、彼地,附近所谓「佛祖」,是 弥勒佛。此人因年事甚大,人不知其名,仅知一老妪,而甚具灵力,不但孤身一人往来漠区,以及崇山峻岭间,却未遭兽吻之危,且常能为僻乡孤苦之人驱邪伏妖,故人均以「龙婆」尊称。实则此龙婆之所以能驱野兽、降妖邪,无他,即精修我宗密法而已!
此际我宗行者常谓演练咒、印不数回,已能结印,真言密咒亦熟记无碍,因而或有感觉修法无聊!印、咒几回演练,即可甚熟,为何需长时间修法?
除了吾一再说明之功行外,即是如龙婆之事例;需知密印真言,不仅熟练而已,需修行至每一咒印融入行者脑海深处。如在遇上突发状况,在自身意识未及之先,印咒已起,则此能量大不可思议!因为当下行者是意念最专注,且心无旁骛,并且所结之印,必需能对治你所遇上之情境。
所以吾勉行者,只要你自信任何状况,悉皆能以所修密印对治,即是成就!愿勉之。
窥基菩萨 登台
诸贤生、行者安好!吾今夜登鸾,批覆刘生公蒲提问二事。
其一、观想、唸佛,守玄关,原则上是可以上品上升,但是守玄关不在本宗修法之列。观想欲至上品,已有困难,但是只要功夫深,不怕铁杵磨成绣花针。所以,关键在功夫下多深、苦心用多深。唸佛可以上品上升,但是要唸佛唸到上品上生,何不修弥陀净土?因为欲得上品上升,一心不乱之唸佛绝对是必要,仍与观想一样,端看功夫、苦心有多深。简易方法,贤生缘何舍近求远?《佛说弥勒经》明载:「六事行法,多修多分,可以上品上升。」
其二、贤生虽曰第二次请益「唯识定」,奈何唯识定教法不应机于吾,下位驻锡大菩萨,贤生再请益吧!但是,吾仍可解释「唯识定」之必要条件。近世中,可谓无人修成唯识定,因为欲修唯识定,先了唯识法。有修者行者穷尽三十年,浸淫唯识理诸般施设名相,乃至如何深入法理而不迷昧,三十年未得其功,如何进入唯识定?
最后,吾提示诸行者:佛尊有云:「不急断业,不入深定」,胡不深思耶
玄奘法师 登台 106.9.23 (2017年)106+11(1911年为民国初年)=2017
初来会晤诸贤生与诸行者,各位安好!吾将接替 窥基菩萨驻锡本宗宝殿,唯愿诸贤生、诸行者能一本初衷之德意,有志修行者精进修行;有志护法者持恒护法。
吾甚愿未来时日间,对诸贤暨诸行者之修行心志,以及修法功行之功课,能有所助益。不过,吾对本宗诸行者犹要特别提醒:需知弥勒教法不论显、密,则「唯识」乃最终必要之课程!甚愿行者能有所体悟。
玄奘法师 登台 106.9.30
众贤暨行者可好!吾驻在本宗,即要举行关行,下星期鸾期之后,诸行者三天关行,适为吾考核行者修法功行之深浅。甚愿行者能不负 慈尊及诸佛菩萨之眷顾,能在修法功课中于关行,更加深所奠根基,以期尽早迈入更深密行之修法。
玄奘法师 登台 106.11.4
诸贤生、行者今夜可好!吾今夜豋鸾乃示知诸行者:今年修程必将告一段落,明年初课,即是「内密」之第一关,甚愿行者奠好基础!缘于此课乃为深密之重要关键,故在今年间,将会完成初密所有功课及功行,愿勉之。
玄奘法师 登台 107.01.13 (2018年)
诸贤生、行者今夜安好!吾今夜登鸾乃为示知,应宗长所求,准将结缘灌顶延于年后,与三位拟草仪轨之版本定案后,一并依行仪轨。
玄奘法师 登台 107.01.27
诸贤生、行者今夜可好!吾今夜登鸾,犹要嘉勉二位贤生行者之用心。
首先钟生永吉颇费心思编辑本宗诸行仪轨,甚可见用心,吾甚肯定。再由曾生有彤合辑打印,实亦参襄有功,吾亦当予加计一笔。
复次,吾拟授权由三位贤生,由宗长及教法长、总干事尔三位,完全起草拟订本宗诸行仪轨,吾建议凡遇疑难,由三位自行研议,乃至订定,吾不再作指示。(因为将来法本必需有草拟人,乃由三位贤生列名,以全此不世奇功。
玄奘法师 登台 107.3.31
诸贤生、行者今夜可好!吾为本宗行者暨诸佛圣菩萨摩诃萨之随修者,分享一题心得。
述论:修行除三害
修行之人一旦皈依道场,深入教法精勤修行;但是修行之人多如过江之鲫,唯成就者却寥如晨星,何以故?乃修子在修行中,不知有「三害」之故是也!
众生悉有闻「周处除三害」,不论南山虎、北海龙悉皆不足为虑,最大害,即是周处本身!因此,其在知悉自身乃为一大害,幡然悔悟,乃成人人称道之真英雄。修行者之三害,当然「自己」即是一大害!因为我人乃四大假合所成,因而七情六欲成为心王之贼,故此身在修行之中是为大害;但是无此身,又将如何修行?因而必要去除牵绊此身之三害,始能在修行中有所成就:
其一,不用功(心)。所谓不用功,即是在修行课程中,可以生出许多借口,诸如「等忙完了,再修课」或「今日不做,明日补修」等等皆是,换言之,即乃惰性,不知严于律己。
其二,杠高。所谓「半瓶晃,满瓶不晃」,修行之人最怕杠高心,一旦此心起,则自满自得,将丧失圆满及圆融,那么其师必将弃之,同修必将远之,一旦如此,势行沦入魔道!
其三,执愎。儒圣云:「愚者好自用」,何谓也?愚者乃不识大体,或不知书义、或不知教义,全凭一己认知,即认定为是。因而我佛教示:「修法莫二执」;我宗唯识教法亦有「去执」以启修行者。缘于我人一旦落入此一执着陷阱,不但往昔修行、乃至经藏所得悉皆蒙蔽,因而将使智慧蒙蔽。「愎」者,意即「自用」,我人纵然修行精深,亦不过数十年而已,智慧可以上比诸圣佛菩萨否?因而修行之人,若执愎而行,将封闭圆成实性之觉境,纵然数十年苦修,亦难有成智者之成就!
吾以三害为题,乃勉诸行者,能有惕励而勉之。
https://xiaomitan.666forum.com/t54-topic
玄奘法师 登台 107.3.17
诸贤生、行者今夜可安好!吾今夜登鸾有二事。其一,本宗灌顶仪轨业经三位贤行者研议上呈,吾亦赞同,可定案,为本宗日后弘法及永续传承之仪轨。
其二,针对钟生永吉所摘呈圣迹,吾可正告诸行者:任一宗脉之密行者「本尊缘法」,悉皆殊胜,故精勤深入最深密之行者(无需到法王、法王子),悉皆能显不可思议之圣境!所以在最深密之本尊殊胜灌顶圣境,当然有赖目下行者各自努力;自身得感殊胜圣迹,而后普施于众生,则法脉绵延矣!至愿诸行者勉行!
玄奘法师 登台 107.4.14
诸贤生、行者今夜可好!吾今夜登鸾二事叮咛:
其一,本宗仪轨典律之制订,宗长上呈吾审阅间,仍有待补足之处,故予提示宗长待列补之后,再行审阅。在此之前,诸行者加紧用功,下个月将再传法「灌顶印咒」。
其二,本宗为永续传承,故为长远计,将提拔少壮行者担当宗务重任,吾有审酌。唯需先予诸行者勉之:若于修法行有余力,当应为宗务长远,有所擘划。
玄奘法师 登台 107.4.21
诸贤生行者今夜安好!吾登鸾欲勉行者话语是:应检视自身功行火候。
缘于行密法灌顶大多仗藉法器,但是结缘灌顶,是由行者自身所修功课所得之能量,与诸众结缘(行者勿担忧,此一能量施行出去对自身丝毫不影响,正如常人健康情形之下捐血,自身会有造血功能)。
所以在修新课之前,勉行者检视自身功行。
2018年,玄奘大师为了报答我在唐朝时候给他的照顾,曾经有一次在我修法时候,给了我极强烈的能量灌顶,我瞬间感受到了很多很多的能量进入我全身.我对大师的无私慷慨帮助非常感恩,连忙对着空中说:感恩大师慈悲,祝大师法务顺利!他对我称呼:主公,近来可好?我听到他的客气话,连忙说我不是唐朝的皇帝了,而是贫穷的书生上师.我心中突然一阵感动,眼泪流了下来!我在唐朝时候,是依大师为精神信仰的支柱的!这种缘份的感受,过了一千多年仍然如此! 这是袁英平一千多年前供养到真正的修行人的善报!也是一种唯识宗的内法正传,亦称为虚空传承!得到此种灌顶的弟子,是唯识法脉的人间祖师。这亦是第一尊贵的唯识密法。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